
一代高僧:华严祖师
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(696-697年),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,“持《华严经》以为净业”,“其所诵时,一城皆闻之,如在庭庑之下”。在幽州都督张仁愿的赞助下,华严祖师来到了潭柘山开山建寺,购买了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,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,重建寺庙。
华严祖师带领僧众填平了寺内一个叫“青龙潭”的大水坑,修筑殿宇,扩建寺院,开拓出了潭柘寺的雏形。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,一眼名为龙泉,一眼名为泓泉,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,流经寺院,向南流去,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,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,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宝贵的泉水,此后附近才出现了平原、南辛房、鲁家滩等村庄。故而华严和尚将嘉福寺改为“龙泉寺”。潭柘寺有了一定的规模,并在幽州地区有了名气,逐步地发展、兴盛了起来,所以后人尊华严祖师为潭柘寺的“开山祖师”。华严祖师也因此而名列《续高僧传》。
来源:菩萨在线
|